
干我们这行的,最怕啥?怕预算砸进去,流量来了却不转化。上个月我跟广州一家做牙齿矫正的老哥吃饭,他吐槽花了三十万投百度,结果表单成本飙到六百多。我扫了一眼他的账户,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出来——全是“牙齿矫正”“隐形牙套”这种大词,竞品词和地域词几乎为零。这不就是把钱往水里扔吗?今天咱们把话说透,**2025年还在用老一套关键词布局的,真该醒醒了**。
为什么偏偏是竞品词+地域词?
先说竞品词。用户搜“时代天使价格”的时候,心里已经装着这个品牌了,这时候你插一脚,用“时代天使VS正雅哪个不疼”这类词截胡,转化率能翻三倍。再说地域词,北京用户搜“种植牙”和佛山用户搜“种植牙”,背后的消费能力、医院距离敏感度完全不是一回事。**把竞品词和地域词绑在一起,等于在用户最痒的地方挠了一把**,百度不给流量都说不过去。
挖竞品词的三个野路子
别指望5118那点公开数据,早被同行薅秃了。我常用的招:
1. 点开百度地图,搜同行品牌名,拉到最底下“用户还搜了”区域,**这里面的词新鲜到能掐出水**。
2. 用百度指数的需求图谱,输入竞品品牌,把“相关词”里带问号的全部扒下来,比如“隐适美是不是智商税”。
3. 抖音评论区蹲守,搜竞品品牌话题,把高赞评论里出现的疑问句整理成词库,去年我用这招帮客户截胡了某医美机构30%的流量。
地域词埋雷的阴招
很多人只知道“广州牙齿矫正”这种一级地域词,其实**三级地域词才是真正的金矿**。比如“天河区正畸医生周末坐诊”“越秀区舌侧矫正补贴”,这些词搜索量低得可怜,但来的都是兜里揣着钱的精准用户。我习惯用百度统计的“实时访客”功能,看用户IP具体到哪个街道,然后把这些街道名称+服务项目编成词组,投放一周后,某口腔门诊的到店率直接从12%涨到41%。
组合打法的实战案例
去年操盘深圳一家植发机构,开始他们只投“植发多少钱”这类词,点击单价飙到28块。我让他们把所有竞品词(雍禾、大麦、碧莲盛)和深圳各行政区街道词交叉组合,生成了800多个长尾词,比如“碧莲盛南山分院失败案例”“龙华区植发补贴怎么领”。**三天后账户展现量跌了60%,但咨询成本从450降到180**,老板脸都笑歪了。
避开这三个坑
一:竞品词别直接写“XX品牌黑幕”,容易吃侵权投诉。改成“XX品牌真实反馈”能活得更久。
二:地域词别太细,像“华强北地铁站出口种牙”这种,搜索量低到系统都不给展现。
三:组合词别堆叠过度,“广州天河区越秀区牙齿矫正”这种会被判定为垃圾词,**每个单元保持5-8个词就够了**。
2025年新动向
百度最近更新了匹配机制,短语匹配开始智能扩展地域后缀。比如你投“隐适美价格”,系统可能自动给你匹配“隐适美价格广州”。这时候**必须把否定词提前布局**,像“加盟”“培训”这类商业意图不相关的词,全塞进否定词库,否则预算哗哗往外流。
估计有人要问了:这方法会不会很快失效?坦白说,任何套路都有生命周期,但**只要用户搜索习惯还在,竞品词+地域词的组合就能一直玩下去**。关键是你得比同行多想半步,比如现在就可以把“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的热词和地域词做交叉测试,谁先跑通,谁就能吃到下一波红利。
最后提醒一句,别光盯着数据看。上周我见一个客户,账户CTR做到18%,但到店率只有3%,后来发现是落地页只放了价格表,连医生资质都没写。**关键词再精准,也救不了瘸腿的转化流程**。
工具只是工具,脑子才是核武器。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