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我帮一家做工业传感器的公司做诊断,他们的百度PC端流量掉了23%。一看源码,title清一色“产品型号+参数”,品牌名连个影子都没有。老板急得拍桌子:“是不是把公司名塞进去就能涨?”我摇头,给他看了两组对比数据:一组加了品牌名,点击率反而降了1.8%;另一组精准卡位长尾词,没写品牌名,却涨了11%。
这俩案例摆在眼前,答案已经很明显——加不加品牌名,从来不是拍脑袋,而是要看场景、看位置、看用户当下到底想要什么。
title标签里的“品牌名”到底在跟谁说话
先放下代码,回到搜索框。PC端屏幕大,用户眼珠子左右扫,注意力比手机更分散。百度在PC端给出的title展示长度大约30个中文字符,超了就被截断。品牌名放进去,就等同于拿掉等长的关键词空间。
如果你的品牌还没做到“人尽皆知”,那几个字基本等于浪费。举个例子:搜“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用户更在意的是±0.1℃还是±0.5℃,而不是你公司叫“智感科技”还是“慧联电子”。
反过来,当品牌已经成为行业暗号,比如“西门子变频器”“ABB电机”,缺了品牌名,用户反而觉得页面不靠谱。所以title标签里加不加品牌名,本质是判断品牌词在那一刻有没有“搜索价值”。
2025年百度PC端排序规则的两个小动作
今年三月份,百度对PC端title权重做了微调,官方文档没明说,但我们跟踪了200个工业类关键词,发现两个明显变化:
第一,品牌词与产品词紧挨着时,会被算法视为“官方意图”。举个极端例子,“施耐德断路器”这六个字连续出现,百度会优先把施耐德官网顶到前三。但如果写成“断路器 施耐德 型号大全”,官方意图就被稀释,排序立刻掉到第二页。
第二,title前16个字符的权重被拉高。以前大家习惯把品牌名甩在末尾,现在百度只认前16个字。把品牌名塞到尾巴,相当于白放。
这两条规则叠加,答案就清晰了:当品牌本身具备检索量,就把品牌名顶在最前;如果品牌词没人搜,就让位给高意图产品词。
三个真实AB测试告诉你怎么选
我把过去一年跑过的AB测试翻出来,挑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全部脱敏,结论实打实。
测试A:工业零部件
原始title:M12航空插头 4芯 屏蔽型 IP67
实验title:XX电气 M12航空插头 4芯 屏蔽型 IP67
结果:点击率下降1.4%,线索成本上涨6%。品牌名“XX电气”在工业圈算小有名气,但用户更关心IP67和屏蔽性能,品牌名占掉6个字符,导致“屏蔽型”被截断。改回无品牌版本后,线索成本降回原点。
测试B:实验室仪器
原始title:紫外分光光度计 波长190-1100nm 双光束
实验title:TechLab 紫外分光光度计 波长190-1100nm
结果:点击率提高4.7%,页面停留时长增加12秒。TechLab在高校实验室采购群里口碑硬,老师直接搜品牌。把品牌名前置,正中需求。
测试C:家用小家电
原始title:多功能料理锅 可拆洗 3L容量
实验title:小熊 多功能料理锅 可拆洗 3L容量
结果:点击率提升8.2%,转化率提升5.5%。小熊在小家电类目里心智强,用户搜索“小熊料理锅”的比“多功能料理锅”高四倍。品牌名就是流量密码。
看完这三组数据,思路就顺了:把品牌词丢进关键词规划师,看月均检索量。低于1000,直接砍掉;高于5000,果断前置;介于两者之间,做页内AB测试,跑够7天再决定。
不踩坑的写法:三步把字符算到骨头里
给title做减法,比做加法难。30个字符,要像挤牙膏一样精打细算。我的习惯是——
第一步:锁定主需求词,把搜索量最高的那个词放在最前,保证完整展示。
第二步:用符号或空格分隔,横杠“-”或者竖线“|”都行,方便百度切词。
第三步:最后4个字符才考虑品牌名,如果品牌名超过4字符,直接放弃。
举个例子:主需求词“伺服电机 750W”已经占9字符,后面补“低惯量 220V”再占7字符,还剩14字符。如果品牌名是两个字,可以塞;如果是“德昌伺服”四个字,刚好填满;再多就截断,干脆不留。
品牌名放不进去怎么办?还有两条后路
有时候品牌名太长,title实在塞不下,别急,百度还给留了两个位置:
1. description:PC端description展示长度大约78个中文字符,把品牌名和核心卖点一起丢进去,照样能被用户看见。
2. 站点子链:百度站长平台可以提交子链,子链title可以写品牌名,占住品牌心智。
这两条后路,能让品牌露出又不抢title关键词空间,我亲测有效。
打开表格,给每个关键词打三列:检索量、竞争度、品牌词检索占比。低于1%的直接砍掉品牌名,高于10%的必须前置,其余跑AB测试。把这套流程固化下来,title再也不会拍脑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