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腊月,我在广州天河一家做外贸SaaS的公司熬夜做投放,预算只剩两千块,账户里却躺着两百多个词,跑出的CPA高得离谱。老板一句“再降不下来就砍掉项目”把我逼到墙角。那一晚我把百度推广后台翻了个底朝天,硬是靠着“关键词规划师”里一个不起眼的“意图分组”按钮,把两百多个词筛到只剩三十七个,三天后CPA从一百八砍到四十六。今天我把那套流程完整写出来,谁照着做,谁就能少花冤枉钱。
为什么多数人挖词越挖越偏
太多人一上来就抄竞品,把对方标题、描述、落地页里的词统统塞进表格,再丢进各种第三方工具跑一遍指数,觉得这样就稳了。结果账户一开,展现高得吓人,点击低得可怜,转化几乎没有。问题出在搜索意图对不上:竞品词可能是品牌词、活动词,甚至是刷出来的虚词,根本不代表真实需求。
还有人迷信“高指数=高价值”,把“财务软件”这种大词抢到头破血流,却忘了指数只是搜索量,不是购买量。真正买单的人,往往搜的是“财务软件多少钱”“财务软件能自动报税吗”。
百度推广后台自带的四个冷门入口
想挖到能出单的关键词,必须回到百度官方的池子。下面四个入口,90%的人没用过,用过的人里又有90%没点到底。
1. 关键词规划师→意图分组
登录后台,顶部导航“工具中心”→“关键词规划师”,输入核心产品词,比如“外贸CRM”。系统会给出几百个推荐词,重点看右侧的“意图分组”。这里把词按“了解”“对比”“购买”三层意图自动归类。
我一般会先把“购买”组的词全选导出,再手动筛掉带“免费”“破解”的,剩下的直接丢进新单元,出价先给行业均价的一半,跑三天看CTR和转化,能留下来的基本就是现金奶牛。
2. 搜索词报告→未添加词
很多人只看“已添加关键词”的搜索词,却忽略了“未添加关键词”。这里藏着用户最真实的长尾需求。打开报告,勾选“未添加”,按消耗降序,把前五十个词复制出来,用Excel做透视:把包含“价格”“哪家好”“多少钱”的词标红,直接加短语匹配;把带“怎么样”“好用吗”的标黄,写成创意标题,CTR至少涨30%。
3. 优化参谋→行业热词
入口在后台左侧“优化参谋”→“行业热词”,选自己二级类目,比如“企业服务-CRM”。这里会列出最近七天飙升的搜索词,旁边有“竞争度”和“点击占比”。我盯的是竞争度低于30%、点击占比高于5%的词,这种词往往刚起量,同行还没注意到,先投进去能吃一波低价流量。
4. 观星盘→人群意图
观星盘在“工具中心”最底部,点进去后建一个“意图人群”,选“近期有采购意向”,再输入产品词。系统会返回一批“意图关键词”,比如“外贸客户管理”“CRM系统功能”。这些词可以直接拿去拓量,也可以反向验证自己账户里的词是否精准:如果观星盘推荐词和你账户词重合度低于20%,说明当前词库跑偏了。
三步把后台词变成订单词
挖到词只是第一步,真正让系统愿意给你流量的是“词-创意-落地页”严丝合缝。
第一步:拆需求
把后台导出的词按“功能”“价格”“品牌”“场景”四列拆分。比如“外贸CRM”拆成:
- 功能:客户跟进、自动报价、邮件模板
- 价格:一年多少钱、按用户数收费
- 品牌:XX CRM、XX系统
- 场景:外贸客户管理、展会客户跟进
拆完后再建单元,一个单元只放一类词,创意标题直接写对应需求,比如“外贸客户跟进用XX,自动报价省80%时间”,CTR能从2%拉到7%。
第二步:做否词
跑三天后,把搜索词报告里带“免费”“破解”“教程”“招聘”的词全加到否定关键词,短语和精确各加一遍。我有一次忘了加“破解”,结果一天烧掉八百块,全是无效点击。
第三步:叠标签
在观星盘里给成交人群打上“高意向”标签,再反向推送一批相似人群,同时把标签同步到推广单元,系统会自动把出价倾向给这类人群。这一招让我把转化成本又降了22%。
常见坑位提醒
1. 别一次加太多词:新单元一次性加超过200个词,系统会懵,先给均匀流量测试,结果每个词都分不到展现。正确做法是每天加20个,跑稳了再加下一批。
2. 别迷信精确匹配:精确匹配虽然精准,但量极少,容易把账户跑死。我现在80%的词用短语,剩下20%用智能,效果反而更好。
3. 别忽略地域词:B端客户特别喜欢加地域,比如“深圳外贸CRM”“广州CRM系统”。后台挖词时把地域+产品词组合一遍,往往有惊喜。
一条实战记录
今年三月,我在杭州给一个做紧固件出口的客户做投放,产品词“螺栓螺母”。先用关键词规划师挖到“高强度螺栓厂家”“不锈钢螺母价格”等词,再进搜索词报告发现用户搜“螺栓螺母标准尺寸对照表”。我立刻做了一张对照表PDF,落地页放下载入口,三天拿到47个表单,成交13单,CPA只有三十八块。
整套流程不难,难的是每天盯后台、做表格、筛词。偷懒一天,账户就开始乱花钱。把后台四个入口玩熟,再配合拆需求、否词、叠标签,基本能把80%的预算花在真正买单的人身上。
百度优化关键词怎么选?答案就藏在推广后台那几个灰扑扑的按钮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