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优化关键词密度到底多少安全?我用3个站做了对比实验

百度优化关键词密度到底多少安全?我用3个站做了对比实验

“哥,关键词密度到底写多少才不被K?”

不料老周凌晨两点就将这句话“甩”出群里,不经意间就炸出了熬夜的站长们一排我盯着屏幕苦笑:要是真有标准答案,百度早发公告了只能由我自己先把手里的几个小站都拎出来,先分别给不同的密度的内容做了个试验,看看到底哪条线才是真正的红线呢?

实验前夜:为啥大家一听到密度就肝颤

做SEO的都知道,**“关键词堆积”**四个字像紧箍咒早些年有人在页脚刷满“装修公司哪家好”,排名嗖嗖往上冲;隔月算法一更新,站直接拔毛于是坊间流传“2%到8%”的黄金区间,可没人说得清这数据从哪来细读了百度官方对翻译的各个要求的文档后,似乎都只有一个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保持语义的通顺”,翻译过来就是:你自己就得出个主意了

猜个鬼!做实验最踏实我挑了三个同题材但不同权重的老站,同一CMS,同一服务器,尽量把变量压到最低

三兄弟登场:站点背景先交底

A站:五年的老装修站,爱站权重2,日IP两千出头,收录稳定

B站:两年的区域旅游站,权重1,日IP三百左右,偶尔小爆文

C站:半年的新站,权重0,日IP不到五十,还在沙盒边晃悠

文章主题统一选“本地二手房翻新”,长尾词一样,标题结构一样,配图统一压缩到80KB,发布时间固定在周二上午十点,不主动推外链,让蜘蛛自己爬

实验设计:密度梯度这么切

我把同一篇两千字底稿,用程序自动替换,生成五组密度:0.8%、1.5%、3%、5.5%、8.5%每组三篇,分别扔进A、B、C站,共四十五篇文章为避免人为干扰,发布后我直接关后台,两周后统一拉数据

判定指标就四个:

1. 当天到七天的收录率;

2. 七到十四天的排名区间;

3. 蜘蛛抓取频次波动;

4. 是否触发违规提示

两周后的成绩单:数字冷冰冰

收录率

A站:密度0.8%与1.5%收录100%,3%收录90%,5.5%收录80%,8.5%仅40%

B站:0.8%与1.5%收录100%,3%收录70%,5.5%收录50%,8.5%零收录

C站:0.8%与1.5%收录60%,其余全军覆没

排名表现

A站在1.5%密度时,目标词直接冲到第二页第六;3%掉到第三页;5.5%和8.5%连影子都没

B站最好成绩是1.5%密度,进第三页;其余组别百名开外

C站由于基础弱,1.5%密度勉强挤进第五页,其余没排名

蜘蛛抓取

A、B两站在1.5%密度时,抓取曲线平滑;一旦超过3%,蜘蛛量骤减C站本身抓取就少,超过1.5%后直接断档

违规提示

8.5%组里,B站收到“内容质量偏低”警告,C站两篇文章被扔进低质库,A站老域名抗造,暂时只降权没提示

数据背后:我看到了三条红线

1. **老域名≠免死金牌**,但确实能多抗几刀;

2. **新站千万别碰3%以上**,蜘蛛本来就对你警惕,一嗅到“刻意”就翻脸;

3. **1.5%像条隐形及格线**,收录、排名、抓取三方表现最稳

实战落地:我写内容的新流程

先把主词拆成口语短句,像“二手房翻新”“老房改造”“墙面重装”,再混着用按照惯常的调试流程,先把自研的脚本写完再跑一跑,基本的调试就能将密度控制在1.2%到1.8%之间就能收手了接着人工读一遍,只要读得顺,绝不为了凑词再插一句配图ALT写场景描述,不硬塞关键词采用对新发布的文章的内部的多点锚文本的优质的词的关联性引出该文的核心关键词手段,让蜘蛛更好的理解该文的主题,而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固定的词的死扣

常见疑问打包回答

Q:工具检测2.8%,但读起来很自然,会被K吗?

A:如果站点年龄足、外链健康、用户停留好,2.8%也能活,但别长期赌

Q:密度一样,为什么有的页不收录?

A:查抓取日志,看返回码是不是200;再对比同目录其他页,可能栏目被降权牵连

Q:新站一上来就0.8%,会不会太淡?

A:先活下来再说,权重0阶段,蜘蛛找的是“你像不像正常人在说话”

数字只是参考,**真正保险的是“像用户一样说话”**把主词拆成三五同义小短语,隔两三段出现一次,配合案例、数据、吐槽,让文章有呼吸感,密度自然落在安全区百度算法越来越像人,人读着舒服,蜘蛛就没理由整你别迷信百分比,把读者当隔壁老王,边喝茶边聊装修,你就赢了

老周看完实验报告,回了个“稳”我把三个后台账号甩给他,“自己再复测一遍,数据说话比拍大腿靠谱”屏幕暗下去,我伸个懒腰——**做SEO,最怕的不是算法变,而是自己先慌了手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